2025年設定5%左右的增長目標符合中國實際。今年實施了多年未有的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組合,勢必為經濟增長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撐。[詳細]
DeepSeek熱潮觸發了一場由AI引領的中國資產重估行情,總市值增長前十公司中,阿里、騰訊、三大通信公司等均榜上有名。[詳細]
今年全國兩會,針對平臺濫用“僅退款”等行為的治理,再次引發熱議。制定相應的平臺規則監督管理辦法,有助于約束平臺良善地使用其規則制定權,且公平地執行這些規則。[詳細]
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2%左右;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糧食產量1.4萬億斤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左右,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詳細】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鼓勵金融機構量身定制金融產品,更好地滿足個性化多樣化金融需求。針對長期大額消費需求,將研究提高消費貸款額度,延長消費貸款期限。
它也向我們提出了面對重大科技變化和產業變革,我們的教育如何應對,歷史上每一次重大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都對社會提出了特別重要的需求,尤其是對教育。
全國生態環境發生了根本性、轉折性的變化。2024年,生態環境質量有了新改善,全國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跨過90%的門檻,達到90.4%,同比上升1個百分點。
近3年我國糧食平均產量達到1.39萬億斤,去年糧食產量邁上1.4萬億斤新臺階是有支撐的,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1.4萬億斤左右的預期目標經過努力是能夠實現的。
年國內旅游人次超過56億、同比增長近15%,旅游花費超過5.7萬億元、同比增長超17%;入境旅游人次1.32億,游客花費接近千億美元。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實現利潤大概1.3萬億元,利潤率超過9%。
交通運輸部會同有關部門著力推動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取得階段性成效。2024年,全社會物流成本總共降低約4000億元,其中運輸成本降低2800億元,占三分之二左右。
2025年將著力優化監管方式方法,大力促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通過優化監管手段,可以更好地激發市場活力,同時保護消費者權益,推動行業長期穩定發展。
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大力提升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能力,使水資源開發利用強度不超過江河湖泊承載能力,實現“還水于河”。近1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近1倍的情況下,全國用水總量實現了零增長。
鏖戰沙海一年多來,“三北”工程區已完成治理任務7600多萬畝。光伏治沙板上發電有效益、板下種植有收入,實現一舉多得。新時代的“三北”工程,為全球荒漠化防治提供了中國方案。
要加大科技創新,擴大開放交流,鞏固好奧運強國建設成果,全力做好米蘭冬奧會和洛杉磯奧運會的準備工作,在鞏固傳統優勢項目的同時,在田徑、三大球等基礎和重點項目上力爭取得實質性突破。
今年將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市場運行情況,擇機降準降息。目前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平均為6.6%,還有下行空間,還可研究降低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利率。進一步擴大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規模,拓寬政策支持的覆蓋面。【詳細】
中國是二戰后國際秩序的締造者和受益者,當然也是這一秩序的維護者和建設者。我們無意另起爐灶,也不支持任何國家推倒重來。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方意識到自身承擔的國際責任,將堅定維護聯合國的中心地位,做多邊體系的中流砥柱,做全球南方的正義代言。我們愿同各方一道,重溫聯合國創始初心,恪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詳細】
今年將面向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出臺新一輪支持政策,穩定招聘規模,擴大“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基層項目人員數量,實施百萬就業見習計劃,全面推廣求職訓練營,推進“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證書”制度。【詳細】